李昌厚先生是一位来自湖南岳阳的科学家,出生于1939年5月18日。他目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仪器分析室主任、生命科学仪器研发课题组组长,同时也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分析仪器及其应用研究,长期从事光谱仪器、色谱仪器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仪器学理论》有深入研究。
李昌厚先生以第一完成者身份共完成科研成果15项,并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包含1项国家发明奖)。他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5本,其中包括《仪器学理论与实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其应用(两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及其应用等》等。《仪器学理论与实践》详细介绍了仪器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成为仪器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他还参编了《高速分析仪器及其应用》一书。
在学术团体方面,李昌厚先生曾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付理事长两届,国家认监委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评审员、国家科技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等重大仪器专项的专家组成员或组长、上海市科学仪器专家组成员等。他目前还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国家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评审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学仪器分会物理光学仪器专业委员会付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付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高速分析专业委员会付主任等职。
他在光谱仪器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引人注目。他研发的紫外/荧光一机两用的光谱仪器,曾获得国家发明奖,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此外,他还研制出了荧光检测器、多功能分析检测仪器(光谱、色谱、核酸、蛋白、流动注射等一机多用)、不同类型的氘灯恒流电源、氘灯恒流/钨灯恒压电源、激光光纤测试仪器、不同类型的光电倍增管高压恒压电源等整机和部件多台。这些仪器的研制和应用,对生命科学、化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和检测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领域,在实践中他也非常注重推广和应用。他曾在多个企业和机构开展过仪器应用和培训课程,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技能。
1992年,李昌厚先生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仪器行业的巨匠。他在仪器行业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这个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对于推动中国仪器行业的发展和提升中国仪器在国际上的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更新时间2024-08-21 10:16